这种群众呼声又一次戳到了我国汽车工业的“痛处”。我国在80年代中期才决策发展轿车工业,方针是“替代进口,满足国内公务和商务用车需要”,而“轿车进入家庭”只是近几年才被提上议事日程。正是由于指导思想上不重视家庭轿车的偏差和生产布局上的“先天不足”,才造成了目前汽车市场令人尴尬的局面:一方面公款消费的公务、商务用车难有明显增长;另一方面,老百姓需要的物美价廉的家庭用车却少得可怜。
“我生产什么,你就买什么!”这是计划经济体制下“官商”们的经营信条。“消费者需要什么,我就生产什么!”这才是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经营者的应有态度。
坦白地说,今天的中国老百姓,能够一次拿出十几万元、几十万元买一辆轿车的人毕竟为数不多。如果现在还没有厂家站出来生产最多不超过七八万元的家庭用车,以赶在加入WTO的保护期内将中国的廉价车市场空间尽量填满,那么,2006年后,中国汽车工业的生路恐怕真的很悬!
(《人民日报》3.27江世杰文)